熱門文章
充電樁的痛點剖析
發布時間:2020-05-19 分類:交通百科
私人充電最麻煩的情況是車主沒有固定停車位,以及小區不允許安裝充電樁,但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老小區明確要完善充電樁建設;
1、公共樁的充電速度和收費標準逐漸被用戶認可,公共充電網點越來越多,但還是存在一系列問題;
2、車輛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充電行為,車型續航能力越高,一次性充滿情況越少、充電次數越多;
3、充電樁之間的互聯互通還不完善,單個平臺的覆蓋率有限,用戶需要下載多個充電App;
4、充電樁本身存在充電槍頭過重、未拔槍啟動、操作界面不友好、顏值太差等問題,但樁企出于盈利考慮,短時間較難有精力去解決。
私人樁安裝/使用不便戳淚點
根據特來電、充電樁App等充電運營商提供的的數萬個用戶數據顯示,用戶群體對充電樁消費的不滿主要表現在“家用充電樁安裝復雜”(86%)、“充電不方便”(63%)。這主要源于兩方面原因:一是車主沒有固定停車位,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;二是有車位但小區不允許安裝充電樁。
針對沒有停車位的情況,一些車企已經開始探尋新的方法,即在有條件的地方給用戶安裝私人充電樁。如上汽提出用戶不僅可以選擇在住所安裝,也可以在單位附近或者其他長期租賃的停車位上安裝充電樁。
第二種情況主要出于小區電力負荷考慮。很多用戶反映,購買新能源車后,想要在小區安裝充電樁往往會被拒絕,因為此前小區在設計時并沒有考慮到充電樁使用問題,電力負荷有限,充電樁的安裝對小區配電網絡來說是巨大的負擔。此外,因為對新事物不了解,物業還會擔心因充電樁使用不當會出現起火等其他危險。
不過這種情況將逐漸改善,隨著新能源車行業發展,目前多數城市已經明確指示新建小區必須預留充電樁位置,一些老舊小區也在完善加裝充電樁,以后用戶想要安裝屬于自己的私人樁,可以查找當地相關規定去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。
公共充電領域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諸多問題
與私人充電情況相反的是,用戶對公共領域充電的評價有所好轉,此前一直飽受質疑的公用樁收費標準、充電速度等漸漸被用戶認可,數據顯示85%的用戶認為充電收費合理,81%的用戶滿意充電速度。此外,用戶對充電樁數量的滿意度趨于平均,認為“夠用”的用戶群體占比為52%。
這與近年來公共充電樁建設不斷提速息息相關,新能源樁車比從2015年的1:12提升到了2016年的1:7.8,乃至2017年的1:3.8,即平均不到4輛新能源車共用1個充電樁。充電促進聯盟數據顯示,截至2018年4月,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已超26.2萬個。
其中,全國規?;\營商企業達到15家(充電設施保有量不少于1000個),特來電位居第一,共建充電樁超10萬個,其次是國家電網,建設充電樁5.6萬個。與區域新能源車保有量水平相當,國內充電基礎設施的區域布局也以北上廣一線發達地區最為集中。省級行政區域內所擁有的公共類充電樁數量前十的分別為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江蘇、山東、浙江、天津、河北、安徽、湖北。
高速發展的同時,充電樁產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:重建設輕運營,公共充電樁利用率不足15%;充電服務費不足以支撐盈利,運營總體仍虧損;積極探索多種增值服務,但尚未形成規模效應;大數據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等。此外,用戶使用層面也有多個槽點,主要集中在充電樁停車位經常被占用、費盡心思找到一根樁還是壞的等。
公共樁充電消費平均每月300元
從充電樁運營情況來看,公共充電樁的使用具有穩定、高頻等特點。大數據顯示,車主在工作日使用公共充電樁充電頻率超過周末,其中上班時間為充電高峰,這意味著車主喜歡到單位后集中充電。2016年至2018年,車主平均約每2天使用公共充電樁一次,每次充電約1小時;每月充電消費300元左右,呈逐年上升趨勢。
此外,用戶在公用樁上的使用頻率/時長與車型有一定的關系。從數據來看,江淮、知豆車主喜歡一次多充,華泰、廣汽傳祺車主呈現出多次少量充電習慣。
其中江淮iEV4、江淮iEV6E,以及知豆D2(沒有快充)平均每次充電時間最長,這些車型的綜合續航里程都在200km以下,因此用戶常常會充滿了再走,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用戶的里程焦慮。而綜合續航超過200km的華泰XEV260等車型則單次充電時間較短,當然這與車型本身快充時間也有關系。值得一提的是,廣汽傳祺GS4 PHEV車型高居充電次數排名前列,說明雖然可以跑油,但用戶對電的依賴還是很大。
用戶需安裝多個充電App才能滿足需求
電動車充電需求不斷增多的當下,充電App市場也在迅速崛起,目前有據可查的充電App已達53個。但從用戶量來看,近三年前五名充電運營商變化不大,主要為特來電、e充電、充電樁App、星星充電、安悅充電,其中特來電、e充電用戶覆蓋率持續上升,這兩家都為充電設施運營(服務)商自身打造。
此外,前三家企業的市場用戶使用率占比也從2016年的56.4%,上升至2018年的64.3%。而隨著市場頭部企業的顯露,進入者呈現減少趨勢,2016年中國新能源App發布上線數量為20個、2017年為12個,2018年到目前僅3個新充電App發布。
受不同充電App覆蓋資源限制,目前來看,車主想要充電便捷需要安裝多個App。其中特來電、e充電、充電樁App、星星充電與其他App用戶重合率最高。此前無論是國家層面,還是充電運營商自身都提出過互聯互通的想法,企業也紛紛表示正在與各個App實現互聯,從實際效果來看,情況有所好轉,但依然存在使用不暢等問題。
樁體本身槽點多多且短期很難改善
除了互聯互通問題外,公共充電樁體本身也是被用戶吐槽多多。這主要集中在充電槍頭過重、未拔槍啟動、操作界面不友好、顏值太差,據我們向樁企了解來看,這些痛點短時間還難以解決。
充電槍頭過重問題由來已久,一般來說一個功率60kw的快充頭重量就達幾斤重,算上槍線等,對于力氣較小的司機操作會比較困難,對此大多數樁企表示短期內還是會維持現狀。使用現有材料進行安全需要處理后重量就會加大,而如果使用新材料和液化技術(液化是指通過在充電槍里注入特殊液體,利用液體流動帶走高溫,便于冷卻,這樣槍就可以做的相對細一點、輕一點)確實可以減輕重點,但單樁需要增加約10%左右成本,這對于本身還不能盈利的樁企來說會是雪上加霜,不過企業也表示未來兩年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,情況可能會改善。
相對于充電槍頭過重使用困難,未拔槍可啟動車聽起來更加危險。此前曾出現過車主充完電后忘記拔槍,啟動車輛后直接把充電被連根拔起,用戶不僅受驚嚇還賠了錢。據充電樁企介紹,這主要是車的問題,因為充電樁已經完成支付、結束工作,按理來說車還插著充電線時,應該有保護裝置不啟動。有些充電樁屏幕會顯示拔槍提醒,但沒有聲音警示。當我們問充電樁企業是否可以增加報警器等時,商家指出難度并不大,但大多車型不會出現上述問題,所以訴求不多且也會增加成本,除非運營商提出特別要求,否則短期內也不會做額外改善。
毫無疑問,操作界面不友好、顏值太差等對于充電樁企來說技術上很容易解決,但需要花費額外的成本,因此短期內這些“錦上添花”的問題沒有受到足夠多的重視,在目前整個充電樁行業盈利難的情況下,除安全性之外,成本控制仍是企業的最大考慮因素。